POS机路过就能刷走钱?实测:能刷但要满足多个条件

  来源:成都商报2018-12-1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近期,广州发生多起银行卡盗刷案件,当地警方调查发现,很多银行芯片卡默认开通小额免密免签(以下简称:小额双免)功能,犯罪团伙带着POS机,在人流密集场所作案,往人身上一靠,钱就被刷走了
  • 明明银行卡在自己身上,可卡里的钱却被人盗刷了,这是真的吗?

近期,广州发生多起银行卡盗刷案件,当地警方调查发现,很多银行芯片卡默认开通小额免密免签(以下简称:小额双免)功能,犯罪团伙带着POS机,在人流密集场所作案,往人身上一靠,钱就被刷走了。

12月17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使用pos机在近距离环境下,确实能刷走身上或包中银行卡里的钱。而这些卡具有的共同特征是:芯片卡,表面印有“闪付quick pass“字样。

持卡人

参与测试的数名持卡人发出了疑问:“自己什么时候开通的小额双免,完全不知道。”

银行客服

该功能是默认开通,单笔最高限额为1000元,如果不需要使用该功能,或者担心存在风险,可以申请关闭。

银联官网

“从双免业务创设伊始即充分重视对持卡人知情权的保护。持续跟踪并推动银行做好持卡人业务告知工作,主要商业银行均通过官方网站向其持卡人告知双免业务”。

A

记者实测

盗刷成功:

装着POS机的包贴近装着银行卡的包 卡里的钱会被刷走

拿着POS机在街上晃悠,一靠近身体应该很容易被发现,犯罪分子到底是怎么把钱刷走的呢? 据广州当地警方介绍,他们会将一部设置好的POS机,装进一个比较薄的中小包里面,然后寻找到合适对象,再靠过去感应一下,卡里的钱就被刷走了。

所有的银行卡都能被刷走吗?什么条件下才能被盗刷?对此,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模拟了多种情况进行测试。

A:卡在钱包里,钱包在衣裤里。

一些男士通常没有背包的习惯,将钱和卡放在钱包里装进兜里便出门。记者把一张开通小额双免的银行芯片卡放入男士钱包中,将钱包先后放入同事衣服和裤子的包中,再把设置好消费金额的POS机装入手提包进行掩饰。接下来,模拟公交车上人多拥挤的情况,趁同事不注意将手提包贴近放置钱包的位置进行感应,一声“滴滴”之后,POS机已刷卡成功。最后,票据弹出,显示交易金额,并提示此金额未超过1000元,无需签名。

B:身上挎着包,包里装着卡。

一些女士出门需要携带包包,手提或斜挎。记者将银行卡放入包包的内侧小包中,用同样的方式操作,将遮掩的POS机包靠近包包,不出意外,也提示刷卡成功。

通过以上方式测试,记者共使用了十张不同银行卡,均测试成功,这些卡具有的共同特征是:芯片卡,表面印有“闪付quick pass“字样。

盗刷失败:

这四种情况,没法盗刷

这是否意味着,只要把卡带着身上外出都有风险呢?并不是,记者在测试过程中也有失败的情况。例如:

A:关闭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的卡。

记者致电银行对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进行关闭,随后以同样方式进行测试,此时交易已无法进行。

B:感应距离远。

上述测试过程中,记者发现,装有POS机的包与卡包需要保持很近的距离,才能进行感应刷卡,不精准计算大约需要在3厘米内。以钱包为例,钱包厚度2厘米,装POS机包包厚度1厘米,两者挨着便可以成功,如果将POS机放远一些便无法感应。

C:多卡共放。

记者还注意到,如果钱包中有数量较多的卡同时存放,POS机可以感应,但识别不出具体的卡,显示出“感应区卡片过多”的提示,因此也无法成功。

D:非芯片、无闪付功能的卡。

测试中,记者还使用了一些没有芯片、无闪付的银行卡,POS机无法进行感应。

B

多个银行客服

默认开通小额双免

若担心风险可关闭

测试成功后,参与测试的数名持卡人发出了疑问:“自己什么时候开通的小额双免,完全不知道。”

多名持卡人向记者表示,自己未主动要求银行开通。在致电多个银行官方客服热线后得知,确实已经开通了该功能。同时,客服人员表示,该功能是默认开通,单笔最高限额为1000元,如果不需要使用该功能,或者担心存在风险,可以申请关闭。

不过17日,记者从银联的官方网站上获悉,在保障持卡人的知情权方面,银联表示“从双免业务创设伊始即充分重视对持卡人知情权的保护,并通过业务规则对各成员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持续跟踪并推动银行做好持卡人业务告知工作,主要商业银行均通过官方网站向其持卡人告知双免业务”。根据银联的不完全统计,多家银行将小额双免业务在持卡人领卡协议里明确告知;部分银行则通过手机银行APP向持卡人告知。

(编辑:爱娣)


POS机路过就能刷走钱?实测:能刷但要满足多个条件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