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视剧掀起“耽改”热:“腐文化”出圈,青少年入坑

2021-03-1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2021年,由耽美小说(多指男男同性爱情小说)改编的“双男主”电视剧立项、拍摄、开播数量暴涨,被网友戏称为“耽改101”元年,引发广泛关注

2021年,由耽美小说(多指男男同性爱情小说)改编的“双男主”电视剧立项、拍摄、开播数量暴涨,被网友戏称为“耽改101”元年,引发广泛关注。这一现象与时下愈发流行的“腐文化”相结合,将对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关注。

  1 约60部耽改剧扎堆投拍

  “耽美”一词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日本,原指“耽于美色”,后在我国多用于表述男同性恋爱情。耽改剧是影视公司购买原创耽美小说版权之后,进行剧本改编和拍摄的一种网络剧。此前,耽改剧数量虽然不多但都获得过极高的关注度。

  由于近来耽改剧扎堆立项、投拍,业内人士用“一窝蜂”来形容平台、制作公司、演员都想进场分一杯羹的现象。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晋江原创网上有名的耽美小说IP几乎全部售出,单个IP最高售价达4000万元,有超过60部耽美小说正在或已完成影视化筹备。

  网友将这一现象戏称为“耽改101”。2018年,腾讯视频推出选秀节目《创造101》,召集101位选手,最终选出11位组成偶像团体出道。近几年,各大网络平台纷纷推出类似节目,从超百名选手中挑选几位成员形成团体出道。网友用“耽改101”形容2021年耽改剧扎堆,意指耽改剧多到像参加选秀节目的练习生一样,等待C位出道,也指这些耽改剧涉及的男主角数量之多,相当于输送了一整季选秀选手的数量。

  这批耽改剧有的定于今年陆续播出,不少知名影视公司都有相关项目。

图片投其所好 傅晓宁 作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这类“题材敏感”的影视剧,敢于试水的都是半红不黑的小演员,如今的耽改剧则汇集了名演员、大制作。行业研究者认为,头部公司、头部艺人纷纷入局,标志着耽美文化正在从亚文化走入大众视野,这些信号是国内耽美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2 崛起的耽美文化消费群体

  业内人士分析,耽改剧扎堆现象的背后有两大原因。

  一是迎合崛起的女性消费群体,耽改剧核心之一是对“美”的追求,耽改剧中“双男主”颜值够高,成了被定义、被凝视、被消费的一方,是对长期以来男性主导视角的反击。且“双男主”间关系平等,彼此欣赏、并肩作战,也投射了女性对感情关系的理想期望。

  二是依赖原著粉丝群体自带流量。耽美网络小说原本拥有自己稳定的用户群,并在影视化后吸引众多用户参与,而粉丝的二次创作,更扩大了其出圈程度。即便是原著书粉反对耽改剧“魔改”,也会化为影视剧宣发过程中的“黑流量”增加话题性。

  分析资本蜂拥而至的更深层次原因,很难忽视当下影视寒冬的大背景。天眼查数据显示, 2020年上半年从事与影视相关的公司中,有13170家公司注销或吊销。

  寒冬之际,行业更加需要噱头、话题内容吸引粉丝群体消费。而依托晋江文学城、红袖添香等小说网站和“写手太太”的创作,耽美小说长久以来已积累大量粉丝。在网络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视频平台、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都自带惊人流量,只要适时营业、适当营销,就能调动起潜力巨大的粉丝经济。

  近年来,屡次传言主管部门要封杀耽改剧,可见这类题材的敏感。但对投资者来说,在激烈的影视剧竞争中,耽改剧能够将潜在的耽美受众变成显性的影视受众,是一条实现市场和流量的转化变现的捷径,风险虽大但利益更大。

  3 需要关注对青少年的影响

  “男男CP(配对)”“男色经济”,围绕这一文娱市场的新主题,如今“卖腐”已成了一个见怪不怪的行业现象。所谓“卖腐”,即贩卖“腐文化”, 而“腐文化”是指受众幻想的、男男之间的、以暧昧或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亚文化。

图片 学“酷” 傅晓宁 作

  这种亚文化在自己的圈子里“圈地自萌”,或许无伤大雅,但如果大规模改编为电视剧,突破亚文化圈层,进入大众文娱领域,则需要谨防其带来不良影响,尤其是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由于网剧、电视剧审查制度的存在,剧方往往会抽掉耽美原著中两位男主之间的“感情线”,在电视剧中展现“兄弟情”,通过打擦边球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但在后续的宣发和营销过程中,两位男演员也可能“卖腐”。

  《我国电视剧耽美化现象研究》一文作者认为,近几年,我国电视剧产业兴起了由耽美文化衍生出的CP“卖腐”热潮,加入了耽美元素的电视剧,吸引观众对剧中男主们进行CP组合,赚取话题热度以获得高收视率。

  近年来,学界已经关注并研究耽美文化对青少年群体性别认知、婚恋观等影响。例如,《湖南省部分青少年性身份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对该省1260名青少年性身份认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男生有2.9%自认为同性恋,4.9%自认为双性恋,12.4%不确定自身性身份;女生该比例分别为 2.4%、12.4%、14.3%。37.5%的人知道“耽美”或“同人”,其中表示“喜欢”的占32.3%,11.9%表示憧憬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同性爱恋。

  文章作者分析,知道“耽美”或“同人”的学生更容易报告为双性恋或不确定性身份,对文学作品中的同性挚爱憧憬的学生,更容易报告为同性恋、双性恋或不确定自身性身份。这说明此类文化对青少年的性身份认同产生了影响。

  当然,此类研究尚显单薄,要得出一个确证无疑的结论还远远不够。不过兹事体大,慎重一些总是好的。

  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同性恋题材作品多刻画该群体的困境与挣扎,有对他们的关注和探讨,当前国内耽改剧则主要着眼粉丝消费。半月谈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中小学生看耽美小说、耽改剧,购买小说周边产品,在漫展进行角色扮演,有青少年甚至把“男男才是真爱,男女只是繁衍后代”当作QQ签名。这些现象值得关注。

(编辑:映雪)


国产电视剧掀起“耽改”热:“腐文化”出圈,青少年入坑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