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总想把更好的作品留给读者,所以,才又有了《心田留与子孙耕》第三次的修订。
随着一个人阅历的增加,今天的我可能跟昨天的我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就不一样,或者叫更趋于成熟,所以,对一部书的反复修订,也是作品逐渐走向精粹的过程。
《心田留与子孙耕》于2015年3月初版后,经连续几次印刷,于2016年11月再版。
读者对前两版的反响,出乎我的预料。
2017年5月7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在北京以“弘扬家庭文化传承民族血脉”为主题举办了《心田留与子孙耕》研讨会,由作家出版集团的胡松夏同志主持。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心田留与子孙耕》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内容精粹,是一部砥砺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优秀教育读物。特别是国务院参事忽培元同志在《心田留与子孙耕》研讨会上说:“我们应该先讲正确的话,再讲精彩的话。我认为《心田留与子孙耕》里讲得很正确,其中更不乏精彩!严格说,这既是一个大散文,也是一个大传记,是一个人从心灵里流淌出来的充满钙质和维生素的一种能养人的书,能育人的书,是一部人生教科书!”
同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由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会等部门组织的“第三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上,《心田留与子孙耕》被评为中国传承传统文化优秀成果金奖。
已是90岁高龄,曾荣获中央宣传部授予“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奖章、国防大学授予“优秀导师”奖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两次授予“先进个人”表彰的井冈山革命老前辈、党史专家毛秉华先生,看了我的书,为我题写了“《心田留与子孙耕》是关心下一代教学的珍品”的赠言。
《父母课堂》的编辑在给我的信中说:“这些隽永如流水一般的文字,无时无刻不向我们昭示着人生智慧。我从中看到了您对孙辈最朴实真挚的情感和最殷切的期望。这本著作不仅是您送给孙子的金玉良言,也让每一个读过它的人受益匪浅。我相信它会像灯塔一样为许多年轻人指明人生的方向。”
老一辈摄影家、前新华社资深记者杨宝坤先生在写给我的信里说:“望教育、出版界能重视起先生这部书,愿房先生的书早日走进千家万户,则我们的家庭、国家、乃至世界,和谐万事兴的美梦一定能实现。”
龙江县前宣传部长赵铁胜先生在《鹤城晚报》撰文:“房国东同志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写出最痛彻的人生体验——《心田留与子孙耕》,用这部丰厚的精神财富养育连绵的子孙,实在是难能可贵。作者虽然是写给自己孙儿一个人看的家训,但依我看,它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它是部闪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芒的新作,是关心下一代最现实的一部教科书。”
退休老干部孙占杰读了《心田留与子孙耕》后评价道:“这本‘家训’倘能普及,进入亿万家庭,对当前的社会,有匡扶道德、救世易俗的意义。”
2017年末,家乡齐齐哈尔市在第三届文艺奖评中,授予我“文艺突出贡献奖”。
2018年4月,齐齐哈尔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通过文件形式,把《心田留与子孙耕》作为关心青少年成长励志读本,向全市七区九县推荐,希望这部书能走进千家万户……
2018年5月,在文化部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中国文联《神州》杂志社、《作家报》社等部门主办的践行中国梦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征评活动颁奖典礼上,《心田留与子孙耕》荣获一等奖。同时,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促进会执行主席林膑在《中国现代文化报》以《丹心昭后世 碧血润心田——访<心田留与子孙耕>作者、著名作家房国东》为题,做了长篇报导。
……
得到读者这样的首肯,令我感动!令我欣慰!
但是,欣慰的同时,压力反而更大。我知道,书的品质提高是无止境的,我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不断改进,力求给社会留下一部精品。于是,我又殚精沥血,站在‘读者’的角度,无数次再做审视、推敲,反复锤炼,哪怕改一个字,补充几句话,也感到是一种释怀。
我认为,作者本身的生活积淀和文学鉴赏力决定着自己作品的品位。我爱好读书和写作六十多年,自信还是有一定文学鉴赏力的。我敢说,经过反复修订,我的书起码有四点可以肯定:一是真情,爷孙大爱、至深感情力透纸背;二是真话,言由衷发,没有套话空话;三是真实,爷爷嘱孙,现身说法,亲切可信;四是真切,条分缕析说理比较透彻。书中每个字都浸入我的真情,每个观点都是我对人生最真切的感悟,句句是我血管里汩汩流出的血……
相信,三版比前两版会更精粹一些——尽管还会有诸多遗憾,期待读者的指正,但我因为尽力了,心里又踏实了许多。
习近平主席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一家仁,举国兴仁。如果《心田留与子孙耕》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有益读本造福千家万户,那将是我践行习近平主席关于关心下一代、注重家风建设的有力响应,是我回馈给社会的最好礼物。
感谢出版社给我再次修订的机会,也希望读者理解我的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