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高度关注孟晚舟回国:这是中国人民的一个重大胜利

  来源:澎湃新闻焦忠诚2021-09-2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9月25日晚,孟晚舟在结束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顺利回到祖国。

舆论高度关注孟晚舟回国:这是中国人民的一个重大胜利

9月25日晚,孟晚舟在结束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顺利回到祖国。这是孟晚舟致辞。9月25日晚,在党和人民亲切关怀和坚定支持下,孟晚舟在结束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顺利回到祖国。

孟晚舟回归祖国,成为全球目光聚焦的中心。对此,新华社刊文评价:这是中国的一次重大国家行动。这是中国人民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诚如新华网在孟晚舟所乘坐包机落地之后文章所述:这条归乡之路,曲曲折折,曾见证过无数的煎熬,寄托着无数的期盼。

孟晚舟事件显然是一起政治迫害事件,针对的是中国公民,目的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说:“对孟晚舟女士所谓‘欺诈’的指控纯属捏造。”晚舟归航,一路走来,也让国人感受到温暖,见证着其间散发出的光亮。孟晚舟终于平安回国,是因为,她背后的国家叫中国。

也恰如孟晚舟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下的文字:“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有一种纯粹叫全力以赴,有一种果敢叫奋不顾身……”这是她走到今天、重获自由的最大精神支柱。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重大胜利。

近乡情怯的她,写下这样由衷的话:“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这是孟晚舟发自肺腑的表达,也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央视新闻评论:当国际社会感叹中国政府何以连续多年在国际机构民调中的民意支持率居全球之首,孟晚舟事件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最新佐证。

通过孟晚舟事件,人们进一步看清:在当今时代肆意推行霸权主义不得人心,终将失败;助纣为虐必将伤及自身,吞下苦果。中国人民历来不畏强权、崇尚正义,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政治胁迫,绝不允许任何一位同胞沦为他国政治迫害的牺牲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个强大的中国始终是中国人民抗击风雨的最强有力保障。

人民日报客户端文章认为,孟晚舟事件充分表明,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国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政治胁迫和滥用司法行为,绝不允许中国公民成为别国政治迫害的牺牲品。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任何人、任何势力妄想这样干,中国人民都绝不会答应。

孟晚舟事件的实质,是美国试图阻挠甚至打断中国发展进程。中国所作的努力,维护的不仅是一位公民的权利、一家企业的权益,更是在维护中国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权利。透过孟晚舟事件,中国人民更加清晰地看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百折不挠办好自己的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中国纪检监察报》则从更为宏观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着眼此事。

文章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建丽的说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推动因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条件和机遇,也带来了潜在风险和挑战。孟晚舟事件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美国阻挠中国崛起的一个缩影。”

孟晚舟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不得不面对的风浪。

从小米起诉美国政府获胜,到孟晚舟获释回国,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在“实战”中积累了宝贵的斗争经验。孟晚舟事件充分表明,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未来我们必将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不畏风浪、直面挑战,风雨无阻向前进,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高度关注孟晚舟回国:这是中国人民的一个重大胜利

 

相关阅读: 孟晚舟 回国 胜利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