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绕路一键处罚 网约车“互联网+强监管”

  来源:北京商报 中国青年网陶凤 王晨婷2021-11-1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网约车行业正进入强监管时代,“合规”成为关键词,非京牌运营、超出运营区域、绕路多收费等违法行为也将迎来“互联网+”式的精准打击。11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交

 网约车行业正进入强监管时代,“合规”成为关键词,非京牌运营、超出运营区域、绕路多收费等违法行为也将迎来“互联网+”式的精准打击。11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获悉,未来北京将加强网络执法力度,将依法从严从速打击 “黑网约平台”在京开展非法营运网约车的行为。

司机绕路一键处罚 网约车“互联网+强监管”

  近年来,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持续加强“科技执法”建设。通过“互联网+执法监管”,实现了对交通运输运营行为和从业人员的实时监测,对非法违规运营行为的精准打击和对执法力量的智能调度,使黑车、黑平台无处遁形。

  执法监管更新

  家住亦庄的余女士近日通过高德打车叫了一辆出租车,在付款时,她发现在原本价格上直接扣除了5.3元的“费用异常调价费”。客服告诉余女士,这是由于发现司机绕路,减免了异常费用。

  “咱们以前乘坐出租车,偶尔会遇到出租车绕路多收费的违法行为。以前我们查绕路多收费,只能靠乘客举报投诉来获得违法线索,一般乘客要么记不清走的路线,要么就是司机说因为堵车所以换路线,各执一词,执法人员核实调查有困难;但是现在,我们有了网络执法这种方式后,就变得十分简单了。”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十五支队负责人伊红平谈道。

  “十三五”时期,北京交通运输迎来新业态大发展时期,行业监管新挑战也推动首都交通运输行业执法监管进入“互联网+”变革的新时代。2020年9月,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首支网络执法队伍——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十五支队(以下简称“支队”)成立。

  支队采用网络执法模式,本质上也是非现场执法的一种。主要根据监管信息系统数据间的综合比对发现违法线索,进一步调查核实后给予违法当事人行政处罚。

  以司机绕路为例,伊红平解释称,支队系统内有全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实时情况,也能直接看到乘客的订单信息,用起始地点计算行驶路线。车辆有内置的GPS定位设备,能看到车辆的实际GPS轨迹信息。这样把两个路线一比对,如果偏差比较大,数据显示那条路不堵车,那么发生绕路多收费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利用系统自动比对,无论一天有几百万的订单,鼠标一点就能从海量订单中找出高度涉嫌违法的行为。

司机绕路一键处罚 网约车“互联网+强监管”

  从严打击黑网约平台

  除了解决乘客在乘坐网约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北京交通监管部门也正依法从严从速打击 “黑网约平台”在京开展非法营运网约车的行为,对在京违法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处罚。

  所谓“黑网约平台”,即未获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的平台。据交通运输部下属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共有248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较2020年底增加3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59.5万本、车辆运输证141.8万本,环比分别增长2%、4.1%。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9月共收到订单信息64892.6万单,环比上升0.9%。

  网约车行业快速发展至今,“合规”与“安全”已成为最大关键词。2018年9月,《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发布,要求立即开展行业安全大检查,加强网约车和顺风车平台驾驶员背景核查,健全完善投诉报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如今,网约车行业正处于新一轮强监管的规范调整期。9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加快推进网约车合规化的通知》,要求即日起,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新接入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并加快清退不合规的驾驶员和车辆。此外,将每月公布36个中心城市网约车合规率情况。

  北京、广东、河北、山东等地也陆续召开专项会议,重点整顿网约车行业非法营运问题。

  “对整个网约车产业而言,目前的市场竞争焦点已经从过去的价格战转向更高的安全标准和用户体验,这样的转型本身代表的是整个网约车产业的成熟。随着产业标准的日益完善,整个产业必将向安全、体验、服务、创新驱动转型。”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文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编辑:映雪)


司机绕路一键处罚 网约车“互联网+强监管”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