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学科“最优学”首批研究成果出齐

  来源:华文作家网杨希忠2022-01-2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最优学创立者、曲阜师范大学首批二级教授张瑞甫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兴学科研究项目《最优学通论》,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兴学科“最优学”首批研究成果出齐

本网讯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最优学创立者、曲阜师范大学首批二级教授张瑞甫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兴学科研究项目《最优学通论》,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出版,正式宣告填补国内外研究空白的新兴学科最优学首批研究成果出齐。

最优学首批研究成果,由全国和省部级奖图书《开发·设计·规划人生的最佳艺术》《人生最优化原理》(《人生最优学原理》)《社会最优化原理》(《社会最优学原理》)《中外名人的人生之路——人生最优化相关范例评介》《人生最优学新论》,以及《最优学通论》6部专著构成,长达200万字。6部专著为共青团中央研究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兴学科后期资助项目;分别由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求是》杂志总编邢贲思教授,国学大师、哲学泰斗、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著名伦理学家、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罗国杰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中国哲学季刊》主编、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著名运筹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郭田德教授,著名哲学家、山东社联主席、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刘蔚华教授分别题词或作序。6部专著先后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两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两部)出版。从1990年出版第一部专著以来,历时31年时间完成,凝聚作者大量心血和汗水。

最优学,是一门系统研究最优化的普遍现象、本质特点、基本规律及其主要范畴和相应理论、原则与方法的新兴科学。最优化的取向要求是,最正确科学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社会;基本方略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最优发展;实质要义是,按照人类最大价值效益取向与事物一定属性特点相统一的规定,向最好努力,向最坏预防;核心精髓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投入、消耗,获得最大的人生、社会与环境价值效益;目的归宿是,实现人生、社会与环境永续最美好化。

6部最优学首批研究成果,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的最优化现象、本质和规律为根据,以古今中外散见的最优化理论、原则与方法尤其是哲学、管理科学、运筹学、系统论、未来学的最优化理论、原则与方法为参照,以马克思主义最优化理论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以人为本”,“统筹谋划”,“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为指导,以自身特有的最优化理论、原则与方法为主干,对最优学的缘起、由来与创立,内在规定与强力支持系统,最优学研究对象的原本形态、基本规律与最优学的主要范畴,最优学的根本关注: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的最优化,最优学的基本理论与通用原则,最优学的一般方法、主要方法、简易方法与高级方法,最优学的核心宗旨:人生建设的最优化,最优学的宏观指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化,最优学的重点聚焦:生产、经营、生活与交往方式的最优化,最优学的价值追索: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优化,最优学的重要保障:管理、改革、开放与创新的最优化,最优学的系统整合、未来发展及其歌诀千字文,以及人生最优化、社会最优化等,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论析。

前5部专著,出版后在国内引起高度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写作》《科学中国人》《现代语文》《新兴学科》《20世纪哲学文库》人民网、光明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中国报道》,以及“百度”“谷歌”“搜狐”“京东”“当当”等30多家国家权威电台、报刊图书、国内国际大型网站,给予报道和评介。受到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一些著名专家、教授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先后获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版协、共青团中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人生科学学会评定的5项全国优秀图书、论文、社会科学成果一、二等奖,获山东省政府、省教委、省教育厅、省委高校工委等组织评定的10项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二、三等奖。

新兴学科最优学首批研究成果完成后,作者已将第二批研究成果纳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后续研究正式开启,预计用3~5年时间,完成和出版3~5本最优学研究专著。(杨希忠)

(责任编辑:土火)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