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淮风》诗刊创刊35周年诗歌座谈会在珠城召开

  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雷松林 潘洪波2022-05-2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纪念《淮风》诗刊创刊35周年诗歌座谈会在珠城召开安徽讯(雷松林 潘洪波)荆涂大地,两岸榴红;淮风阵阵,麦浪飘香。5月21日上午,《淮风》诗刊创刊35周年诗歌座谈会在

千里淮河孕文彩 万古风流有诗篇

——纪念《淮风》诗刊创刊35周年诗歌座谈会在珠城召开

安徽讯(图文:雷松林 潘洪波)荆涂大地,两岸榴红;淮风阵阵,麦浪飘香。5月21日上午,《淮风》诗刊创刊35周年诗歌座谈会在珠城蚌埠举行。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院长方军教授受邀到会做主题报告。安徽散文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宫开理、蚌埠市作协主席孙子夜、副主席王青、宫桦、美术家协会主席赵敏、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叶培结、蚌埠公共关系协会法人骆小伟等嘉宾和专家受邀参加了活动。

《淮风》诗刊主编、著名诗人宫蔚国首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淮风》诗刊三十五年的办刊历程。淮水之滨是诗歌胜地,诞生了中国第一首诗歌“侯人兮猗”,成就了“怀诗”数百年不衰美誉,也给《淮风》诗刊的生长、壮大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淮风》诗刊自1987年1月创刊以来,历经中国诗歌发展的狂热与平静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始终屹立不倒,成为我国诗坛上的一朵奇葩。三十五年来,在两代《淮风》人的努力与坚守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及文学爱好者的关心与支持下,《淮风》像一股清新的风,从十里淮畔吹送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使“中国的现代诗,现代的中国诗”的诗歌新理念深入人心。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院长、哲学博士方军重点点评了《淮风》诗刊的办刊的价值,阐述了《淮风》诗刊的文学意义,对于《淮风》诗刊三十五年发展历程和在诗坛获得的文学影响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方院长结合所任职的高校师生对诗歌的态度、认知对《淮风》诗刊发展的方向和诗人诗歌创作的方法与路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凤阳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小岗村博士工作站站长雷松林博士作为诗歌爱好者和企业家代表做了交流发言。雷博士从诗歌创作的感受、诗刊办刊的坚守和诗词文化的传承三个角度,提出诗歌创作要坚持现代性,做到与时俱进,要与时代和大众共情,《淮风》诗刊作品可以聚焦红色文化、大禹文化、双墩文化、垓下文化、淮河文化、大明文化、乡村振兴等主题创作。

蚌埠市作协主席孙子夜、副主席兼秘书长王青对《淮风》诗刊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结合自身诗歌创作经历谈了心得并对诗歌的创作方向提出了建议。省内部分专家和作家对诗歌的文学意义和创作经验做了交流,并对《淮风》诗刊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淮风》诗刊编委对诗刊办刊及诗歌创作的方向作了规划和展望。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面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座谈会中,与会人员畅所欲言,激情高涨,共享《淮风》文学大餐,共话诗歌发展大计。“怀诗”人树立创作史诗的雄心壮志,吸纳怀远悠长的淮风诗韵,让“怀”诗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的清风一样,启迪思想,浸润心灵,陶冶人生,成为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的作品。

研讨会有教授、广州彩虹书院院长、《淮风》品牌战略顾问徐海峰主持。中管院乡村振兴产业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晨报报业集团常务社长蔚楠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座谈会。

(责任编辑:蔚楠)


 
[责任编辑: 315xwsy_susan]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