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要马上喝大量白开水?运动后不能喝冰水,因为会损害健康?冰箱冷冻室是食物的万能“保险箱”?备孕要多吃叶酸,越早吃越好?……这些说法是不是听上去有些耳熟?它们是真知还是谣言?
8月1日,科学辟谣联合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一同发布7月科学谣言榜,揭开6条“健康流言”“伪科学”真相。
1. 一旦中暑要马上多喝白开水来补充水分。
流言内容:中暑后大量流汗,容易脱水,应该立刻多喝白开水,快速补充大量水分。
真相解读:该做法不正确。中暑者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会引起急性胃潴留,还可能导致热痉挛发生。
中暑后,大量饮用白开水不仅会加速中暑者体内的电解质紊乱,加重其肌肉痉挛、乏力等症状,还可能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时可促使热痉挛发生。
正确的做法是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式补充水分,每次不超过300毫升。此外,尽量选择喝淡盐水,及时纠正电解质的紊乱状态。在中暑症状有所缓解之后,可以少量、多次饮用一些温开水。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查疾病
2. 北京今年6月30日~7月2日气温高达43℃~44℃。
流言内容:有网友在网上发出了一个“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的气温预报数据”,数据显示,6月30日、7月1日、7月2日这几天北京气温分别达到了43℃、44℃、43℃。
真相解读:事实并非如此。6月30日、7月1日、7月2日监测气温最高分别为39℃、39℃、38℃,而且所谓43℃、44℃、43℃的预报数据并非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
这个数据源自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来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但这个“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并非适合普通人直接参考的天气预报。
人们日常在电视、天气软件看到的天气预报,都是将数值天气预报“精细化”之后的结果。例如,预报员首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电脑计算结果,仔细查看雷达回波、红外图、水汽图等,并根据自身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同时还要和其他气象局的预报员共同会商,才能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
来源:腾讯较真
3. 运动后不能喝冰水,喝冰水有害健康。
流言内容:夏天运动后,即便很渴、很热,此时也不能喝冰水,不然对身体伤害很大。
真相解读:这个说法不准确。运动后可以喝冰水,因为冰水可以迅速帮助身体核心部位降温,避免中暑或者脱水。
虽然运动后能喝冰水,但不代表人人运动后都该喝冰水,因为有些人平时没有喝凉水、冰水的习惯,而冰水温度太低,可能会刺激肠胃,导致胃部不适,例如痉挛。
总的来说,运动后可以喝冰水,但是要考虑个人习惯,受不了冰水的人,建议运动后喝温水,然后缓慢喝水,量不要太大,每次200毫升左右即可,逐渐补充。
来源:腾讯较真
4. 备孕要多吃叶酸,越早吃越好。
流言内容:女性准备怀孕的话,要提前服用叶酸,越早越好,越多越好。
真相解读:不一定!过早过量都毫无必要。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参与氨基酸和核酸的代谢,对细胞增殖、组织分化和机体生长发育均具有重要作用,是备孕期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如叶酸缺乏,容易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
由于叶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从食物中摄取利用率低,所以备孕期间,女性需要额外服用叶酸补充剂。但叶酸也不是越早吃越好、越多吃越好。建议叶酸的服用时间是从准备怀孕的前3个月开始,持续到妊娠满3个月,推荐每天常规推荐量为400~800μg。
来源:科学辟谣
5. 爱笑的人不会得抑郁症。
流言内容:抑郁症患者都是闷闷不乐、对生活毫无兴趣的人,阳光、爱笑的人不会得抑郁症。
真相解读:这是一种常见的误解,性格开朗活泼的人也可能会罹患抑郁症。
在抑郁症中还有一类“微笑型抑郁症”,除了普通抑郁症患者敏感、自卑、过度内省等特质,这类抑郁症患者还通常存在个人完美主义与表演型人格障碍。
他们经常会沉迷于完美人设的扮演,亦或是害怕自己的情绪影响到身边人,不愿意给人负担,因此会把自己抑郁的一面掩饰起来,选择“以笑待人”。即便是内心处于低落状态,他们仍然会在别人面前展露微笑,让人看起来很开心、快乐,误以为他们生活愉快,这也就让人很难发现他们的抑郁倾向。
所以,不能简单以人表现出来的个性来判断抑郁症。
来源:科学辟谣、科普中国
6. 冰箱冷冻室是食物的“保险箱”。
流言内容:食物放冰箱冷冻室能长久保存。
真相解读:冷藏或冷冻食物,都不能完全抑制细菌的生长。
冰箱中有一类偏爱低温环境的“嗜冷菌”,“嗜冷菌”零下依然可以生存,-15℃~-20℃是它们适宜的生长温度。如果储藏在冰箱里的食物刚好被这类细菌污染,食物会成为它们生长繁殖的“营养地”。
李斯特菌是家用冰箱中最容易藏匿的“嗜冷菌”,感染李斯特菌的健康成人,会出现轻微的类似流感的症状。细胞免疫功能弱的特殊人群感染后,容易出现突然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败血症、脑膜炎等,孕妇还有可能诱发流产。
评审专家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汪 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医师
张 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陈 鹏 南开大学传播系副教授
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戴特奇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副教授
(编辑: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