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眼科护士正在示范如何正确滴眼药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摄
“电视的观看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电脑的水平观看距离不小于50cm,手机的观看距离不小于40cm。”这些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近视防控方法,来自近日由国家疾控局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7月底,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主办的启明行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健康促进活动启动。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在活动上说,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早发、高发态势尚未根本转变,特别是不少家长对儿童眼保健及视力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科学养育知识和健康护养技能不足,定期接受视力检查的意识不强,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明显不够。
《指南》明确指出,儿童青少年近视普遍易感,必须采取全人群策略防控,开展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增加日间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建设视觉友好环境等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做好全人群一级防控。
《指南》发出后,国家疾控局组织权威专家进行了解读。此外,启明行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健康促进活动推出7场专题讲座,邀请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近视防控工作进行了细致解读。记者梳理这些专家解读,总结了5个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近视不是病,不需要特别重视
关于近视的成因,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瞿佳解释说,可以把眼睛想象成一台照相机。照相机有镜头、机身、底片三部分,这三部分必须相互协调,外界的景物才能够通过镜头聚焦,并在底片上形成清晰图像。
眼睛的角膜及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轴是机身,视网膜是底片。如果机身长度过长,或者镜头的聚焦能力过强,平行光线经镜头聚焦后,焦点就落在了视网膜的前面,那么视网膜上形成的就是一个模糊的图像,这就是所谓的近视。
“虽然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但往往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还有很多人认为近视不是病,不需要治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说。
亢泽峰表示,如果近视不及时干预的话,由于视物不清,眼睛增强调节,眼部肌肉长时间处于过度紧张状态,易造成眼疲劳,可能出现眼胀、眼痛、眼眶痛、眩晕、恶心等症状,并且近视度数会增加。
近视一旦发展成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后,眼部健康将受到比较大的威胁。亢泽峰解释说,高度近视会让眼睛出现眼轴拉长,玻璃体液化、变性,玻璃体可以与视网膜发生粘连,并牵拉视网膜。当眼球受到外力冲击、外伤时,可引起视网膜破裂、造成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高度近视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会造成视力极度下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
关于高度近视的危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赵明威补充说,高度近视还可能导致核性白内障,因为高度近视后晶状体发生了硬化,晶状体的核心部分越来越浑浊,进而导致视力的完全丧失。
高度近视还容易让泪液循环所必经的排水途径发生病理性改变,泪液循环出不去的话,眼压会增高,进而导致青光眼。除此之外,视网膜的被动拉伸还会导致视网膜出血、变性,反复出血还容易形成瘢痕,进而形成永久性的视力损伤。
“所以,对高度近视的重视是近视防控的根本,要尽量不让普通近视发展到高度近视。到了高度近视阶段,要及时识别高度近视引起的各种致盲性的眼病,及时做治疗,这样才能尽可能保住宝贵的视力。”赵明威说。
误区二:近视可以治愈
《指南》明确要求,严厉打击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治愈或者逆转近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教授王凯在对《指南》解读时指出,近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确能够见到极少数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出现短暂的眼轴回退或者近视度数减少,这与加强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采用了一些医疗手段有关,但眼轴回退或者近视度数减少在临床中是非常少见的,并非常态,如果后期近距离用眼强度增加,近视度数会再次增长。
王凯强调,任何宣称能够逆转近视、回退眼轴的治疗方式,均为夸大和虚假宣传。由于持续的近距离用眼环境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近视度数会不断增长。
瞿佳也表示,在目前的医学技术水平和认知情况下,近视是无法治愈的。按照相关规定,从事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不得在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近视治愈”等误导性词汇。虽然近视不可逆转,但大多数轴性近视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用眼习惯、户外活动、光照等都会影响这个过程。
误区三:防蓝光眼镜可以预防近视
自然光由7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即赤橙黄绿青蓝紫,其中蓝就是常说的蓝光。王凯解释说,蓝光的特点是波长短,能量强,穿透力强。蓝光的波长在385nm-505nm之间,可分为385nm-445nm波段的短波蓝光和445nm-505nm波段的长波蓝光。其中,长波蓝光是有益蓝光,可调节褪黑素和5-羟色胺的分泌,帮助人们进入睡眠、舒缓情绪,起到调节生物钟的作用。而短波蓝光则是有害蓝光,它会影响睡眠质量。如屏幕中的有害蓝光就高于其在自然光中的比例,所以晚上减少看手机、平板电脑的时间,可以降低屏幕荧光对睡眠的影响。
王凯表示,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防蓝光眼镜具有预防近视的效果。首先有益蓝光并不需要防护。只有短波蓝光能量足够高时,才会对视网膜造成损伤。而日常生活中通常不会出现如此高能量的蓝光。因此,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为预防近视而戴防蓝光眼镜。
但也有不少家长表示,孩子戴上防蓝光眼镜后看电子产品更加舒适。王凯解释说,这是因为长期的电子屏幕使用会影响泪液分泌和蒸发,引发干眼。一些研究表明,使用电子屏幕时戴防蓝光眼镜可能具有缓解干眼症状的功能。防蓝光眼镜预防和控制近视是谣言,但它可以缓解观看电子屏幕时的干眼症状,让孩子感到更舒适。
误区四:散瞳对孩子眼睛有害
“确认小孩是否近视,一定要进行散瞳验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有没有近视,近视的度数是多少。”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说。针对不少家长担心散瞳会损伤孩子眼睛,王宁利强调,散瞳不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任何伤害,只不过需要在散瞳过后的一段时间内避免强光的照射。
为什么要进行散瞳?瞿佳解释说,眼睛具有调节功能,近距离用眼过度导致眼内起调节作用的肌肉,也就是睫状肌长期紧张发生了痉挛,此时的验光度数可能不是真实的近视度数。对眼睛散瞳后,睫状肌放松了,便可以验出真实的度数。
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进一步解释说,低浓度阿托品是减缓近视发展最有效的药物,同时也是散瞳药,这个药已用了100多年了,很安全。家长对散瞳的恐惧来自老人散瞳容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这是因为老年人眼球的前房比较浅,而孩子们的前房很深,散瞳不会影响眼压的变化,因此不可能诱发青光眼。“对孩子来说,散瞳验光是一个绝对安全的方法,甚至于对近视防控还有好处,大家不用特别恐惧。”
魏文斌还解释说,所有年龄的孩子都可以进行散瞳验光,只不过不同年龄的孩子用的散瞳药物不同,10岁以上的孩子,会使用恢复比较快的药物;10岁以下的孩子会使用像低浓度阿托品这样恢复比较慢的药物,但都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误区五:戴眼镜会加剧近视
《指南》提出了针对近视的三级预防公共卫生干预技术和具体实施措施。其中,一级预防包括:近视风险行为监测评价与干预,家庭、学校、社区视觉环境改善,日间户外活动两小时和体育锻炼1小时,师生家长全员健康教育4个方面。二级预防注重视力健康筛查与近视预警管理两个方面。三级预防则主要是科学矫正近视与防控近视的重度化和并发症两个方面。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陶芳标解读《指南》时指出,三级预防的这两个方面强调做好近视分级与矫正,特别是防控近视的重度和病理化发展,防治眼底病变,降低致盲风险。
王凯表示,近视学生要及时科学配镜,目的是看远视物清楚,更重要的是阻止近视程度进一步发展。配足够度数的近视眼镜可以视物清晰,比不戴眼镜或戴低度数近视眼镜都要好。配镜的目的是通过在眼前增加一个适当的透镜,使光线能够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提高视觉清晰度。
此外,王凯还强调,家长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给孩子检查验光配镜。镜片加工时一定要按照瞳距,做好光学中心移位,相对移位越少,儿童所配眼镜越舒适。配镜后,应检查儿童瞳距与镜片光学中心数值是否统一,以达到佩戴舒适、矫治视力与改善视功能的目的。
(编辑: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