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1980元的“五粮液”,直播间只卖298元;798元两瓶的贵州酱工秘酱,专属福利价299元,还送一套十二生肖酒具;市场上卖1388元的大红袍茶叶,直播间下单,到手4盒茶礼和整套高端茶具只要268元……近日,记者观察直播间发现,一些主播将所有商品原价和直播专属价对比越来越夸张,而在主播的极力渲染和比价刺激下,不少观众会激情下单,很多商品也有一个不错的销量。(1月2日《法治日报》)
一直以来,电商直播间普遍被认为是消费者“捡便宜”的好去处。但是,在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下,某些直播间里看似诱人的“专属低价”,可能只是人为制造的假象。消费者冲着低价激情下单后,很可能会发现商品货不对板、原价不像宣传中那么高、质量不堪一用等问题,以为捡到了“馅饼”,实际上却踩进了“陷阱”。
直播间的商品价格,受到市场规律的调节,主播与背后的商家有自主定价、设置折扣的权利。但打折有打折的规矩,比价有比价的准则,低价也有低价的底线。我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有“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等不正当价格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也明确: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进行价格比较的,标明的被比较价格信息应当真实准确;经营者没有合理理由,不得在折价、减价前临时显著提高标示价格并作为折价、减价计算基准;经营者不得采用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的价格,作为折价、减价的计算基准或者被比较价格;经营者不得通过虚假折价、减价或者价格比较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
然而在直播间,一些主播提供的所谓原价严重“注水”,有的是临时加价加出来的,有的则根本是编出来的。虚高的所谓原价,与商品价值严重不符,也违背了市场价值规律。以这样的原价为基准,纵然把折扣砍到“脚脖子”,本质上也是一种价格欺诈行为。与此同时,一些主播给出的其他商家商品价格,也是片面或虚假的。主播以这样的价格进行横向比较,彰显自家的优势,同样是涉嫌欺骗误导消费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还有一些主播发布不实的样品展示信息,以低质商品冒充宣传中的商品,再以低价诱骗消费者下单,此种行为更是毫无商业道德可言。
要营造一个健康的商业环境,直播间里的“脚脖子价”不能暗藏水分,更不能突破法律底线。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消协应联合互联网平台企业,对直播间以虚构原价、比较价等方式制造乱象的价格欺诈行为展开全面治理。各方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治理机制,明确直播间比价、打折促销的禁止情形,拉出直播间价格行为的“负面清单”,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强化监督检查,多渠道收集、排查直播间价格欺诈问题的线索。
只要能查处、曝光、惩戒一批存在价格欺诈问题的主播与商家,使其付出代价,自然能释放出治理机制的震慑效应。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应对直播间的“脚脖子价”多一分警惕、在下单前多一分理性,货比三家,谨慎作出消费选择,并留存直播间的宣传信息、主播承诺等证据。如消费者遭遇价格欺诈行为,应及时通过投诉举报或起诉等手段维权。
(编辑:鸣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