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消费者依法维权,惩治违法索赔 最高法发布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案件司法解释

  来源:中国青年报刘言2024-08-2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保护普通消费者维权、惩治违法索赔等作出规定。

最高法民一庭庭长陈宜芳介绍,消费案虽“小”,却牵系大民生,《解释》共19条,对保护普通消费者维权、退款和返还食品药品、代购人责任、小作坊责任、标签说明书瑕疵认定、惩罚性赔偿责任竞合、生产经营假药劣药责任、惩罚性赔偿金基数认定、规制连续购买索赔和反复索赔、惩治违法索赔等作出规定。《解释》将自2024年8月22日起施行。

陈宜芳表示,《解释》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同时,贯彻“过罚相当”原则,规制高额索赔行为,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保护消费者依法维权

《解释》对赔偿标准作出多项具体规定。按照食品安全法,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解释》进一步明确,对所有购买者均在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其第一条规定,如果购买者系因个人或者家庭生活消费需要购买食品,没有证据证明其明知所购买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然购买的,应当以实际支付价款为基数计算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充分保护普通消费者的维权行为。

《解释》明确了经营者违反哪些食品安全标准应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解释》第五条规定此问题时,虽未列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但并未排除其适用。人民法院应当对食品不符合过程性食品安全标准是否影响食品安全作出认定。生熟食不分、有害物质与食品混放、包装材料或者运输工具污染食品等行为,违反过程性食品安全标准,危害食品安全的,应当依法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针对不同惩罚性赔偿责任的适用,《解释》第九条规定购买者有权选择“退一赔三”或者“退一赔十”,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本条还规定,购买者如果错误起诉“退一赔十”,诉讼中有权依法变更为要求“退一赔三”。因变更后的主张未超出原诉讼请求范围,人民法院可依法作出裁判,不要求购买者必须以变更诉讼请求的方式变更主张,避免增加维权成本、造成程序空转。

此外,《解释》还明确代购人如果以代购为业,应当依法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围绕退款和返还食品药品,《解释》充分吸收群众来信意见,规定依法应当对食品、药品采取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的,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处理,消除人民群众对不合格食品药品再次流入市场的担心。

“知假买假”恶意索赔将受规制

另一方面,《解释》对恶意高额索赔、连续购买索赔和反复索赔行为予以规制。对于“知假买假”者恶意高额索赔、连续购买后索赔等行为,《解释》规定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依法支持其惩罚性赔偿请求。此外,对于恶意制造违法生产经营食品药品的假象,勒索赔偿金,或者依据恶意制造的假象起诉请求支付赔偿金等违法索赔行为,《解释》规定,上述行为构成虚假诉讼的,应当根据情节轻重对违法行为人予以罚款、拘留;涉嫌敲诈勒索或者虚假诉讼罪的,应当及时将有关违法犯罪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机关,以惩治违法索赔行为,保护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最高法民一庭二级高级法官谢勇说,《解释》从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规范“知假买假”的规则:一是规定普通消费者因个人或者家庭生活消费需要购买食品药品,原则上应当以实际支付价款作为计算惩罚性赔偿金的基数。二是规定生产者或者经营者对购买者“知假买假”承担举证责任。三是规定了连续购买索赔的惩罚性赔偿金计算规则,在购买者连续购买同一经营者的同一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起诉要求对每次购买食品数量单独计算惩罚性赔偿金的,按多次购买相同食品的总数,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知假买假”者惩罚性赔偿请求。购买者对每次购买食品分别起诉索赔的,在认定合理生活消费需要时,应当考虑“购买频次”等因素,如果对每次购买行为分别起诉,均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的,应当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并且应当考虑之前诉讼已经支持的部分。

《解释》还规定,购买者连续购买同一经营者的同一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如果购买者起诉支付惩罚性赔偿金胜诉后,生产经营者仍继续生产经营相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因没有实现遏制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目的,购买者再次购买索赔的,仍应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直到生产经营者纠正违法行为为止,以遏制违法行为,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解释》的目的是遏制违法行为、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打假’的尽头应当是‘无假可打’。”谢勇表示。

(编辑:月儿)


保护消费者依法维权,惩治违法索赔 最高法发布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案件司法解释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