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文学院更名为王蒙文学院,北京有几位作家应邀参加揭牌仪式。过去对沧州的认识,只在《水浒传》和语文课本中,林冲手持长枪在漫天飞雪中走向山神庙的形象,至今仍深刻地留在脑子里,沧州又以荒凉、僻远的印象储存在记忆的屏幕上。如今的沧州,道路宽敞,高楼林立,一派繁华的景象,让我们感叹不已。人们常常追踪历史,思古忧人。当我问及山神庙时,主人呵呵笑道:“施耐庵纯是杜撰,宋代根本没有林冲这个人物,更没有林冲发配沧州这一说。施耐庵把我们沧州吭了。不管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水浒传》给沧州扬名啦!”
我还有所不舍:“如果有座山神庙,加上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真可成为一处景观,拉动旅游业。”
主人说:“当地有则民谣:沧州的铁狮子,定州的塔,正定的菩萨,赵州的桥。沧州最出名的是铁狮子,有千年历史,世上独一无二。沧州简称狮城。”
数我寡闻,惊讶中又生欣羡之情。王蒙文学院的揭牌仪式安排在第二天,我们几位初次踏上沧州的作家,就在濛濛的秋雨中乘车去观赏铁狮,路旁的杨柳飘动着缕缕的温柔,葱翠的景色迷蒙在烟雨之中,仿佛置身于我的江南。
听朋友说,北宋沧州地处边防,宋辽军队常在这带作战。据说当年的穆桂英,身怀六甲仍横戈马上,杨宗保怕有闪失,劝她回营,自己领兵攻阵,可战事紧急,穆桂英顾不得自身安危,挥舞绣绒宝刀杀入敌阵,正当酣战时,突然腹部疼痛难忍,跌下战马,在蓑草地上生下杨文广。她撕下一块战袍,裹住啼哭的婴儿往怀里一揣,提刀上马,又与敌人厮杀开来,运用“反背撩阴刀”,将敌帅拦腰斩断,大破天门阵。那片落生杨文广的蓑草地,被鲜血染红。一代一代又一代,这块位于沧州南白马寺西侧的坑面大小的蓑草,至今仍是血红,轻轻摇曳在万绿丛中。
美丽的传说,让人心动。
当我走进开元寺遗址,地上一小块用有机玻璃笼罩的红蓑草,醒目地与来客静静对视。从她殷红的血色中,我们仿佛窥见当年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和她捍卫祖国疆土的壮烈情怀。
当然,在开元寺遗址,我们最为震撼的还是那尊昂首嗔目、雄姿勃发的铁狮。
沧州濒临渤海,古时海难频繁,当地百姓遭受深重的灾难。五代后周广顺年间,建于唐代的沧州开元寺住持,倾听民众呼声,为祈求一方平安、百姓安居乐业,拿出寺庙的累年积蓄,又得方圆百里乡贤庶民的善举,决意铸造铁狮镇海。他的举措,后来得到地方官府与皇上的支持。他亲自设计图样,东西奔波,邀请州府最著名的铸造师和他的弟子,从邯郸拉回铁锭,在开元寺前造炉铸铁,运用分节叠铸法和蜡铸法,从爪到头分二十一层,将五百零九块铸铁块(范块)连接,一座造型古朴、威武雄健的铁狮,巍然屹立在人们面前。
千年后的今日,考古学家用现代的方法测量,铁狮子高6.30米,宽3.17米,腹部周长8.50米,颈部周长5.11米,重约四十五吨。铁狮背负文殊菩萨莲座,有着浓郁的佛教意象。颌下至今清晰可见“狮子王”三个字。人们俗叫狮子王,也称镇海吼。在民间,广为流传铁狮斗恶龙的传奇故事。从那以后,海难真的被怒吼的铁狮吓退了似的。
沧州,顾名思义:沧海桑田。果真,历朝历代在这里战事频发,世事变幻多端。就明史记载的那场沧州之役,骇人听闻,毛骨悚然。朱元璋逝世,其孙朱允炆继位,改元建文,史称建文帝。他听信近臣“削藩”的建议,不到一年先后废了数位皇叔的王位,令燕王朱棣不安,他扛起“清君侧”的大旗,举兵发动“靖难之役”,南北大军在华北大地上拉锯式的争夺。建文二年,燕王军队攻破沧州,沧州军民被杀六万余,全城硝烟弥漫,血溅残垣,太阳都变成黑色,开元寺也在滚滚浓烟中化为废墟,唯有铁狮依然耸立,发出震耳欲聋的悲鸣。
自此,沧州便移治运河之滨的长芦,成为现在人们亲眼目睹的沧州市区。而那片血肉搅拌的废墟,更为当今沧县旧州镇的辖地。我们站在这片生长着茂密的玉米、大豆、高粱和飘荡着金丝小枣悠悠清香的土地上,心中升腾的是阵阵幽沉的历史苍凉感,和老百姓屡遭政治、军事杀伐的无奈喟叹。
秋雨如丝,潇潇飘零,分明是老天的无数泪水,倾泻着人间的不尽悲怜。
一千零六十年前铸造的雄伟铁狮,展现了当时我国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准。沧州铁狮于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定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为保护它,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特地为它建造了亭子,不料,铁狮受不起这份宠爱,千年日晒雨淋无恙,现在却变得锈迹斑斑,有关部门不得不拆除保护亭,让其再度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铁狮又恢复了它原本的容颜。当人们将在低洼处的它置于高筑的水泥台供人敬仰时,它粗壮的四肢出现裂缝,文物部门又不得不采取措施。看来,铁狮本该立在泥土上,受天地之灵气,与沧州的黎民百姓同呼吸、共命运。
在绵绵的秋雨中,我们伫立在历经千年风雨的铁狮前,透过它黑黝的肌肤、雄健的体魄、高昂的头颅,仿佛再度看到了它的坚强、坚韧、坚定与豪迈,在它深沉的血脉中奔流的不正是沧州人民炽热的鲜血吗!
我国著名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到沧县旧州,挥毫题词:“沧州铁狮在我国冶铸史上,前与商代司戊鼎,后与北京永乐大钟鼎足而三,其造型生动,如闻吼声,中华崛起之象也。”沧州是中华民族的缩影,在新时期、新世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到处是一派盎然的生机,人民扬眉吐气,走上了繁荣、幸福的大道。
天上响起阵阵滚雷,犹如雄浑的气壮山河的狮吼,传向四面八方。
(编辑: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