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来源:沸点工作室2017-11-2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机构最新致癌物质清单,对照清单很多致癌谣言不攻自破

“微波炉致癌”、“香蕉致癌”、“地暖致癌”,近年来关于致癌的雷人谣言层出不穷。

《中国统计年鉴-2016》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城乡,恶性肿瘤都位居2015年中国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对于癌症,大部分人将其与绝症划等号。谈癌色变,对癌症深入灵魂的恐惧是国人的普遍现状。这种恐慌情绪催生了一系列不靠谱科普。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关于致癌物质,我们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原本并无事实根据的传闻,经各种“专家”一说变成了让人深信不疑的真相,经由不负责任媒体传播进一步引发社会争议甚至恐慌。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机构致癌清单,对照清单很多不实传闻不攻自破。

不是每种致癌物都会要你命

提起癌症,人们能想到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药物治疗;二,放弃治疗。痛苦的治疗过程和令人绝望的治愈率让我们恐惧癌症,因此面对各种致癌传闻难免风声鹤唳。

事实上一切的恐惧和偏听偏信其实都来自无知,我们应先学着了解,然后再理性判断。

什么是致癌物质?顾名思义会引发癌症的物质。它看似高深莫测,其实如影随形。

物理环境中,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癌症。生物领域内,长期带有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的人患上肝癌的风险更是远高于其他人。最值得我们引起注意的是化学范畴内的致癌物质,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随处可见,酒精、烤肉、烟雾中都可能携带。

但即使是致癌物质,也并不意味这就一定会对人类产生致癌性。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致癌物质的研究。他们根据物质可导致癌症的能力和倾向将致癌物质按致癌性的大小分成了四类。

其中确认对人类有致癌性的物质、混合物和接触场合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最新更新的清单中共有116种。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致癌物清单 | WHO官网

切记病从口入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食物的安全是人们首要关心的,膳食中可能含有的致癌物质我们要尤其注意。

首先要介绍的是最早被确定致癌物质的黄曲霉素。它可导致肝癌,对乙型肝炎带菌者尤其危险。发霉的花生、谷物、玉米,发苦的坚果,小作坊榨的油中极易隐藏黄曲霉素。

少计量摄入不用太过担心,但是连续摄入则容易在体内积蓄。所以食物一旦过期或者霉变千万别不舍得扔,你留下的不是钱,是毒素。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2003年12月,沈先生购买的“军供大米”为变质米,经检验黄曲霉素超标。 | 视觉中国

砷是一种金属物质,既是自然存在,亦可由人类活动产生。受污染的饮用水和食物是人体摄入砷的主要来源,容易导致皮肤癌与肺癌。

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别被它陌生的学术名称吓到,其实它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它食物在烘焗,烟熏和烧烤等加热过程中产生和积聚,让人欲罢不能的烤肉最易含有苯并芘。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各类烧烤食品在小吃街十分畅销 | 视觉中国

致癌物质不仅存在于“大口吃肉”中,“大口喝酒”里也少不了。

酒精饮品中含有乙醇,会使得患口腔癌、咽癌、食道癌和肝癌的风险增大。每天喝大约50克酒精(约5.3个酒精单位)的人患上述癌症的风险比不饮酒的人高两至三倍。“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李白,生活看似潇洒,实则十分危险。

嚼槟榔的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然而槟榔易导致口腔癌已经经过了科学证实。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2013年,海南槟榔受致癌消息影响,收购价大跌产销遇难题 | 视觉中国

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还有中国式咸鱼。中式咸鱼在制作和蒸煮过程中会形成N-亚硝基化合物,令人患鼻咽癌。因此部分省份的居民应注意,进食咸鱼应浅尝即止。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2015年,世卫组织再发警告:中式咸鱼等多种物质致癌。| 视觉中国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加工肉类与大肠癌有关联,加工肉类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腌制肉类时所使用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人类的消化肠道内可被细菌转化为N-亚硝基化合物,其中一些有可能令人类致癌。因此,加工肉类也不宜过量食用。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2015年,火腿培根被列致癌物引热议。 | 视觉中国?

除了食物本身带来的,部分食品添加剂及外包装也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对人体造成损害。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工业用滑石粉则能让瓜子表面更光滑好看,其中含有致癌物质。 | 视觉中国

我们偶尔会在防腐剂、食用色素等添加剂中发现亚硝胺类物质;牲畜吃了带有添加剂的饲料体内会携带致癌物质,从而进一步人体引发肿瘤产生;部分不合格的食品包装材料里可能会有多环芳氢基类物质。这些因素无形中都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

环境中的致癌物

除了饮食,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致癌物质埋伏在我们周围。

吸烟及吸入二手烟会导致癌症属于全人类的共识。根据美国癌症研究机构出版的《癌症图谱》统计,目前全球有13亿人吸烟,所有形式的烟草使用都具有致癌性。吸烟引发超过16种类型癌症,而且全球约五分之一的癌症死亡皆由吸烟导致。1991年至2003年,美国男性癌症死亡率下降,其中几乎40%可归因于在上半个世紀内吸烟的人数減少。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吸烟有害健康 | 视觉中国

甲醛是最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毒物,约有三千多种不同建筑材料均含有甲醛。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细胞核基因突变等。关于装修,要么要钱,要么要命。切忌贪图便宜购买甲醛含量较高的装修材料,新房要及时的开窗通风以及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2017年,新办公室甲醛超标致头晕流鼻血,成都高新一公司员工戴防毒面具上班 | 视觉中国

二恶英及二恶英样多氯联苯是一组毒理性质相近的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常见的二恶英气体来自于垃圾焚烧,尤其是在露天的情况下。正常环境中的接触总量不会影响人类健康,但是由于其潜在的毒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尽量远离。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2014,浙江宁波中心区垃圾焚烧成顽疾,浓烟刺鼻 | 视觉中国

其他空气中存在的易导致癌症的物质还有室外空气污染物、颗粒物。PM2.5爆表是中国很多城市冬天的常态,这对人体的损伤是十分巨大的,所以“防毒面具”越专业越好。

另外空气中烟尘,木粉以及煤的排放气体等都是一类致癌物质,施工工地、装修场所需要尽可能的避免长时间接触。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2017年11月13日,印度新德里空气污染指数爆表 | 视觉中国

紫外线辐射,特别是太阳辐射,对人体具有致癌性,可导致所有主要类型的皮肤癌。

紫外线是伤害性光线的一种,经由皮肤的吸收,会伤害DNA,当DNA遭受破坏、细胞会因而死亡或是发展成不能控制的癌细胞,这就是瘤形成的初期。

一白遮三丑,美黑毁所有,放弃美黑,珍爱生命。适当晒太阳是对身体有益的,打着防癌的旗号躺在床上玩手机可能不会得癌,但是其他健康问题同样会找你。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2017年9月,北京“秋老虎”持续发威,游客防晒措施完备顶烈日游览天安门广场。 | 视觉中国

电离辐射专指一种高能量辐射,如X、γ辐射,会破坏生理组织,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伤害一般是具有累积效应的,在医院做CT时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少量电离辐射,为了健康这种接触当然是越少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紫外线、红内线、微波及无线电波等非电离辐射只会产生热效应,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有关移动通信电磁辐射能改变DNA、或是说电磁辐射导致白血病、致癌、心脏病,甚至影响生育、造成孕妇流产的传言,实属言过其实。

当然世界卫生组织的致癌物质列表中给出的远远不止以上几种。还有一些生活中常见且十分容易引发争论的致癌物质,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进一步加深了解,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受到不科学传闻的影响。

理性对待致癌物

显而易见,以上提及的很多致癌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阳光中的紫外线、酒精饮品以及火腿烤肉等。而且有些致癌物质可以避免,但很多却是防不胜防,简直觉得危机四伏。

食品安全问题堪忧、水陆空环境质量三位一体通通不忍直视,这些因素都是引发民众“谈癌色变”的重要原因,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草木皆兵”。

事实上,生活在一个全无致癌物质的真空环境中显然不切实际。而且,接触了致癌物质也不代表就一定会得癌症。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厦门被评为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 | 视觉中国?

“量变决定质变”,比如,吃一顿烤肉可能只会长胖两斤但不会立刻对身体造成质的伤害,但顿顿不离神仙也难救。致癌物质不等于癌症,很多时候少量摄入并不会对人体造成较大影响。需要尽量避免接触,但是不要过分恐慌。

根据美国癌症研究机构出版的《癌症图谱》来看,癌症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肥胖、生活环境、传染性病原体、生殖因素、职业性致癌物、饮食等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患病几率的。健康饮食、正常的作息是保证健康的必经之路。能当瘦子就别当胖子,能喝水就少喝酒,管住嘴迈开腿,相信癌症不会专挑你下手。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山东威海:女儿坚持三年为老爸做早餐 餐餐不重样“颜值”高 | 视觉中国

再者,很多“致癌谣言”实在经不起推敲。目前癌症类谣言大致套路有以下几种:

第一类谣言紧跟时代潮流。前一段时间转基因食品致癌说在网络大行其道,目前来看这类传闻没有事实依据支撑,仅仅是空穴来风。

第二类谣言喜欢拿“国外权威机构”和专业数据做文章。打着海外莫须有专家的旗号,利用很多国人对发达国家的盲目信任,辅之以看似专业的术语和数据,一篇点击量破10万的伪科普文算是诞生了。

第三类谣言大多辅助以图片或影像,这类谣言作者最擅长移花接木,以假乱真。图像和视频带来的感官冲击远大于文字,无形中会让人产生信任感,但是当你认真研究它的内容时,会发现根本经不起推敲。

被致癌物吓怕了的中国人
       专家辟谣:吃碘盐其实不会致癌 | 视觉中国

其实破解各类致癌谣言并不难,难的是培养民众的求实精神。科学之门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手边。

古人求知难,但古人求知的同时尚能坚持求真。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民众却不愿意查阅资料,有大脑也不愿进一步思考。

换个角度来看,防不胜防的除了致癌物质还有人们的欲望,欲望和生命的抉择,上帝早就将选择权给了人类自己。

关注公众号“哒哒”,回复关键词“文章”,查看更多精彩:

《一个只现身过三次的神秘组织,连你姓都能改》

《在中国,又一个孩子被捂死了》

《十年来,“限塑令”肥了超市,却没有改变中国》

《国外已叫停的运动,中国学生还在狂做》

参考文献

[1] 郝素华, 张爱莲. 浅谈生活中的致癌因素及预防对策[J]. 临床医药实践, 2012, 21(2):124-125.

[2] 陈三斌. 生活中的致癌物与抗癌物[M]. 金盾出版社, 2014.

[3] 韩葆华, 王绿波. 谈癌不色变——远离生活中的化学致癌物[J]. 甘肃科技纵横, 2010, 39(3):197-198.

[4] 伍建宇. 远离烟草 预防肺癌[J]. 保健医苑, 2006(2):9-10.

[5] 新非. 当心身边的致癌物[J]. 知识就是力量, 2013(12):16-17.

[6] 周志俊, 章荣容, 施源. 面对生活中的致癌物,我们应该意识到——万物皆毒唯量也[J]. 康复, 2017(6):40-41.

[7] 白岚, 孙国云. 强致癌物质——N-亚硝基类化合物[J]. 农业与技术, 2002, 22(4):98-101.

[8] 王英英, 魏世强. 致癌物质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与评述[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6, 23(5):53-55.

[9] 鲁本契克. 饮食致癌物和癌[M].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

[10] 初鸣. 饮食致癌元凶之一——亚硝胺[J]. 饮食与健康, 1995(2).

[11] 康论. 饮食中的致癌杀手[J]. 烹调知识, 2016(10):74-75.

[12] 张博, 龚建平. CT检查辐射致癌风险的研究进展[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 32(3):217-220.

[13] 贾卫华. 癌的遗传易感性与辐射致癌[J].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1997(4):177-180.

[14]美国癌症研究机构出版:《癌症图谱》.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