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16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十三,太原晋源北街关帝庙举行了祈福法会,信众六百余人参加了法会庆典,法会期间,现日晕天象。
民间有一谚语:五月十三雨,关公磨刀水。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相传是关羽的诞辰日,故俗称“关公诞”,据传说,南海龙王的三太子本是蛇妖所变,因当地百姓拒绝给它供奉童女,它施法使人间大旱三年,民不聊生。玉帝派关公去催促三太子降雨,关公当着三太子的面磨青龙偃月刀令其降雨,三太子被降服,甘霖普降,自此人间风调雨顺。后人为了纪念关公圣德,在昆仑关建关帝庙,供奉关公像,并将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定为“关公磨刀日”。
上午八时,来自金山慧觉寺的菩萨合唱团首先开始为参加法会的信众表演节目,之后,由居士组成的舞蹈队、老年模特队等分别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十时,由太原居士组成的佛教法会仪仗队口颂“阿弥陀佛”,引领信众进入庆典现场,太原市宗教局和普源区宗教局相关领导、关帝庙住持妙轮法师分别致辞。
关帝庙住持妙轮法师致辞
十一时,祈福法会开始,关帝庙住持妙轮法师及三十多位法师开始颂经祈福,法会开始十几分钟,现场信众发现太阳周边出现了光晕,晴朗的天空开始发生变化,法会到半小时左右,日晕光环完全显现,信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十二点左右法会结束,日晕天象慢慢消失。
太原晋源北街关帝庙,位于晋源镇北街路西。创建时间现已无法稽考,据明嘉靖《太原县志》可知该庙建于明代嘉靖年之前。
关帝庙坐西朝东,东西宽36米,南北长110米,总占地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照壁、戏台、膳厅、正殿、春秋楼、三代阁,整座庙宇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壮观。临街有大戏台,台下中间为正门,南北两面建有钟楼、鼓楼,二楼之下各设偏门,隔大街路东有绿琉璃团龙照壁,宽约5米。进入关帝庙,迎面正西是一座膳厅,为祭祀关帝摆设供品之处,两旁马厅中马童牵马雕像,高大逼真,类乎真物。膳厅之西为正殿,面宽3间(11米),进深2间(8?9米),殿内木雕神龛中塑头戴冕旒,身着帝装,凝神端坐的关帝像,廊中竖置关帝所使用的青龙偃月刀仿制模型及两通石碑。正殿与膳厅之南有小门通一砖砌窑洞式建筑的小院,约占地100平方米,此为达官显贵及当地街闾、社首们聚会议事之处。小院之西又设小门通往后院,正殿之北有通道,朝西亦设小门通往后院春秋楼。
正殿之后院落,南北长36米,几成方形。迎面春秋楼(又名二代阁)内塑关帝夜读《春秋》像,红脸长髯,身着绿袍玉带,形象生动。神龛后辟穿行门,直通后院三代阁,春秋楼南北两面各有厢房,为庙中法师居所。春秋楼、关王殿、膳厅、鼓楼之南,留有马道可直达最西建筑三代阁。三代阁总高10数米,是一座二层楼阁式的建筑;底层砖砌窑洞3间,南北宽1537米,东西深936米,西南有砖砌台阶可登二层;三代阁二层为硬山顶砖木结构楼阁,面宽2间(10米),进深1间(5.7米)。阁中供奉关帝历代祖先木主神位,周围有通道和砖砌低栏。三代阁南北两面各有厢房小院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太原县牺盟会特派员幕湘当时就住在关帝庙正殿之南小院中,他在这里组织进步师生多次在关帝庙戏台上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松花江上》等节目,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使古老的县城变得沸腾起来。又发动群众在关帝庙斗争了贪污受贿的豪绅张守义(姚村人),组织起太原县第一支抗日游击队。著名小说《晋阳秋》对太原县牺盟会抗日救亡活动进行了艺术性的描述。日军侵占太原以后,关帝庙春秋楼及南北厢房遭毁不存,正殿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坏。如今,关帝庙后院三代阁(现为民国建筑风格)尚存,前院部分只剩照壁、庙门。
目前,太原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投入资金重建太原古城,关帝庙正在全方位得到修复,第一期工程基本完工。
(记者 靳新国 王红研)